开展公路“非标”专项整治行动构建“宣教+清障+机制”治理体系
发布时间:2025-04-03
浏览次数:
公路沿线违规设置的横幅、广告牌等非标设施,不仅破坏路域环境整体美观,其潜在安全隐患更不容小觑。部分商户为追求宣传效果,擅自设置的非标设施存在支架锈蚀、基础不牢等问题,遇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倾覆事故。市交通执法队南浔大队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,此类违法行为存在“反复治理反复回潮”现象,个别商户甚至采取“昼伏夜挂”“流动设置”等规避手段。为此,大队创新构建“宣教+清障+机制”三维治理体系,推动非标治理从“末端清理”向“源头防控”转变。
一、普法先行“治未病”。“浔声入耳青年干部法治宣讲团”的法治宣传员,对首次违规商户通过“现场说法+案例警示”方式,图文并茂讲解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》关于非公路标志设置的危害和法律责任。针对318国道沿线集镇区、三新线等路段商户密集特点,联合区公路中心、综合执法开展“送法入户”活动,累计走访商户46家,引导商户树立“规范设置就是最好广告”的理念。
二、联合清障"祛沉疴"。组建交通、综合执法、公路养护三方联勤专班,运用“三方协同”的方式开展全域摸排,建立“整改前后对比闭环”的隐患台账。对简易悬挂物实行“即查即拆”,对大型广告设施实施“一牌一策”拆除方案,联合专业施工队伍完成G318、三新线等重点路段39处非标设施安全拆除。创新“以案促改”机制,要求违规商户参与周边环境恢复工作,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。
三、机制赋能"防复发"。推行交通执法、综合执法、公路中心联合巡查机制,建立商户信用档案,对屡教不改者列入重点监管名单,适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源头管控。运用无人机等非现场智慧装备,强化路域环境监管,形成"技防+人防+制度防"的全链条防控网络。
“治标更要治本,既要拆除现有违规设施,更要拆除群众的认知盲区。”南浔大队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深化“说理式执法”,全力打造“畅安舒美”的公路通行环境。专项整治开展以来,辖区涉非标设施交通事故显著下降,路域环境投诉零件,群众出行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分享到: